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21年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提高教师学历”、“增加男教师比例”、“严禁高中学校跨规定区域招生”、“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热点分别冲上了热搜。值此两会召开之际,本报专访了全球名师协会集团会长、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带头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新价值》副主编、北京安全着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凡博士。
图/北京安全着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凡
本报记者:由于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很多脱贫前的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无力承担教育经费支出,导致辍学。对于两会中有学者提出的“国家可以率先在原贫困地区开展将九年义务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的试点,给予更多贫困学子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这条建议您觉得像您这样的互联网教育公司能给予多大的帮助?
杨凡:中国学龄儿童数量庞大,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教育强省,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是数量有限的乡村支教行动难以弥补的。互联网教育扶贫突破以往的支教模式,跨越了时空限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大规模、可持续、随时按需的支教行动成为可能。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授者还可以在工作、生活之余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时间,学生也可随时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并与老师互动。学生学习语数英之外,还可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学习艺术类、阅读类、科学类等乡村学校最匮乏的素质教育课程。更重要的是,网络教育能让孩子们看到被群山、被空间阻隔了的广阔世界。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而借助于互联网在线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便于全球性的信息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在线教育慢慢走进贫困家庭,让更多寒门学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打造一对一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真人直播授课的模式,连接全国知名高校学霸和中小学生,提供1对1授课,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本报记者:“我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从小学到初中,我建议,把幼儿园教育纳入全民义务教育,减轻育龄妇女的家庭负担。国家的钱有限,不如从儿童教育做起,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基础。”这条建议是两会期间一位大学教授提出的,虽然国家重视教育但是将幼儿教育纳入全民义务教育您觉得这是目前可行的吗?
杨凡:当前,社会托育服务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力成本过高、照护模式单一、托育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针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别比较大,公立幼儿园比例不高的实际情况。首先,国家应切实制定规划,在“十四五”规划完成前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城乡分阶段实施;其次,各级政府对实行普惠制的幼儿园发放财政补贴;再次,发行幼儿园教育劵奖励多子女家庭,并可作为入读私立幼儿园的付费凭证;此外,私立幼儿园可凭证取得各级政府的分级财政补贴。但是纳入义务教育首先第一点要提高教师素质,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巨大。纳入义务教育并不是那么简单。同时幼儿园学费贵,幼师工资低,流动性太大。我们要保障幼师的权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是好事。希望严抓教师质量,保证苗苗们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国家把素质教育从小抓起来,国民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还衍生出义务教育商业化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教育的压力也客观导致了年轻人生育欲望的骤减。所以有学者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您觉得家庭作业的作用在于什么?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真的是解决作业衍生问题的唯一办法吗?
杨凡:家庭作业的作用:1.帮助孩子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2.发现弱点,及时改进。3.掌握技巧,提高自信。4.从小培养敬业精神。5.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时能养成的,需要一个长期持续过程,只靠在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有家庭作业就保证了时间的连续性,为养成并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要给学生真正减负,不能只在作业上做文章。只要有考试制度的存在,只要学生要参加高考,给学生减负就真的很难实现。即使老师这一块能够控制住,但是家长的想法与做法并不是能够控制的。孩子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回到家还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兴趣,孩子是不是就真的轻松了?要给学生减负,就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对老师的评价制度,改革就业制度。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并不是解决作业衍生问题的唯一办法。
本报记者:两会期间有学者建议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统一国家标准,“家”“校”“企”应协同履行监护责任。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确实是对未成年人健康身心发展有好处,据我们了解市面上的确有很多游戏进行了实名认证,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青少年认证的是自己父母的身份从而获取更多的游戏时间,您对此类现象有什么看法吗?您认为应该怎么做才会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对此,您还有什么想对家长和孩子说的话吗?
杨凡:青少年认证的是自己父母的身份从而获取更多的游戏时间可归根于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另一个方面则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动,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是很难的。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要加强监护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孩子去识别网络的一些不良信息。这样,即使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约束,也不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看到学生沉迷游戏不务正业, 我觉得很伤心也很痛心 ,我们人名教师的天职是为祖国未来培养希望 这既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我们的事业 ,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强行让这些孩子解除游戏瘾, 但是希望孩子明白 ,你的这样的做法 ,不仅对你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祖国的未来没有任何益处,同时也伤害了你的师长 、你的父母。父母一定不要过多宠溺孩子要给孩子合理的游戏安排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同时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但是我们要控制好时间,不沉迷。
本报记者:目前,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男女老师比例失衡,很多学校达到了1:3或者是1:4的比例,这也就是说,小学初中男老师确实不多,在初中小学阶段,女多男少是个事实。所以在两会期间有人提出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增加中小学男教师比例。但是有很多的基层男性教师认为基层教育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是影响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您认为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真的能切实地解决基层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吗?
杨凡: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也意识到了教师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美国有鼓励军人当教师项目,英国也开展退伍军人培训项目,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曾实施“男教师行动”项目,把每年增加10%的男性大学师范生入学率作为项目考核指标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我认为师范院校开通退伍军人师范生的专门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退伍军人师范生。国家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有从教意愿的退伍军人进入师范院校就读。地方教育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招聘中,要优先考虑退伍。即给退伍军人解决就业问题,又增加中小学男教师比例。这么做对于学校来说提供了一位精神榜样,军人在军队培养了自己独特的气质。这些气质在当今学生当中是非常缺乏的,从中孩子们可以树立不一样的精神榜样。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在某方面解决了基层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
本报记者: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带来《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提案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远不能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
杨凡: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我认为可以从四点出发,一、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制定新的教师学历达标计划综合考虑国际教育竞争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建议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专以上,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同时,大幅度提升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占比。对于招聘教师确有困难的艰苦偏远地区,可在招聘时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考试后给予临时教师资格证书,但须在入职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职继续教育学分以获得规定的学历,从而换发正式教师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清退。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高学历层次教师培养能力探索建立“4+1”或“4+2”教育专业本硕贯通培养体制。即:本科4年中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1年或2年中,进入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国家层面应逐步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给有资质培养教育硕士的单位更多政策扶持,增加教育硕士培养经费,为教育硕士发展提供保障;吸引更多高水平综合大学培养高质量教师。三、各方合力,为在职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创造条件一是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学历提升机会。二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协调教师工学矛盾,保障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权益。三是建立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机制。四、构建兼顾教师培训和学历提升的在线教师教育体系。全国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形成国家在线教师教育网络和数据库。
本报记者:当前,县中的衰落现象势必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有建议实行“县中教育振兴五年计划”。措施包括严禁高中学校跨规定区域招生、完善县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机制、实施县中教师振兴计划、全面实施县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的机会等。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机会的建议和您创办公司的初衷大致是吻合的,您觉得你能为这条建议的内容提供哪些帮助?
杨凡:当前县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县中在区域教育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其二是城镇化进程和教育公共政策失衡,导致县中优质教育资源流失。作为教育类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提供互联网在线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便于全球性的信息交流,给县级地区学生解决掉师资力量匮乏这一难题。打造一对一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真人直播授课的模式,连接全国知名高校学霸和中小学生,提供1对1授课,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国家完善中央和地方面向县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按照县中招生规模安排相应的定向招生计划,为县中学子提供更多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就读的机会。我们互联网教育公司可以给学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未来专业规划等措施来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的机会。
本报记者:两会中有人提出建议特殊教育学校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可以确保每名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都能享受政策帮助,还可以为残疾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的机会。您对此怎么看?您认为您的教育机构有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的机会吗?
杨凡: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而对于我们特殊教育的职业院校来说,新时期的特殊教育要以培养“自食其力,残而有为,适应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学生为宗旨,大力发展职业劳动教育,育残成才。特殊教育院校的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特教发展思路,努力提高残疾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他们的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放在日益重要的位置,这对于学生毕业后回归主流社会是十分必要的。特殊职业院校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眼盯市场,改革创新,探索和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残疾学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有合作的机会的,我们可以为这些机构解决教师资源问题,解决师资分配不平衡问题,通过网络输送更多的专业性师资。
本报记者:两会期间有学者建议扩大在深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内地高校赴港办学,您认为这建议会产生什么样的好的或不好的后果?
杨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促进高等教育交流融合势在必行。目前,内地香港两地高校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香港高校纷纷在内地设立办学机构,但交流目前仍以港校来内地“开枝散叶”为主,并无内地高校在港办学。促进两地高等教育更高水平双向互补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地高校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就近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发展的课程,紧密粤港澳大湾区关系,加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深港青年共同学习和深入交往,有利于加强港澳青年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出新一代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内地与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客观存在制度上的差异与壁垒,内地高校在港设立办学机构无疑存在错综复杂的认识问题和法律政策问题。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地高校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一旦落实,将有力推动高等教育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推动高校通过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结合的方式,保障办学自主权的有效实施,让内地高校从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城市,向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迈进。
北京安全着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安全着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考志愿填报、名师名校联盟、系统研发推广、教育企业孵化、互联网教育等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教育集团公司。公司地处“中国硅谷”--中关村软件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呈四足鼎立局势,中国科学院及海淀区众多高校是公司强大的科技区位支撑和技术依托。
公司始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大力开展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以及科技与企业转换的两大业务对象。依托自主研发的线上系统和专业人工团队,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广大学子提供私人化、专属化、定制化等教育一条龙服务。
公司在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带头人杨凡的带领下不断壮大过程中,先后荣获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华总工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表彰通报,获得中关村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基地重点扶持。
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国内顶尖重点高校及海外博士归国人员在内的师资研究团队,由硅谷工作海归以及IBM、甲骨文、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职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为公司后盾,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沉浸式学习体验。
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联合教育部人才交流中心、全球名师协会集团、上海九商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衡水师培文化交流中心、河北衡水名师研策划中心等在河北、河南、辽宁、安徽、上海等省份及直辖市开展志愿填报、全科托管、教育管家科技化教育、在线教育产品与教育服务、科技与企业转化咨询服务等业务。
公司已联合北京、衡水、合肥、郑州等地一线名校联合打造教育生态化平台,以推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导向,通过整合多省份高校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全面打造教育信息化产链。
2021年公司将不忘初心,以社会责任为使命,积极探索教育新蓝海,将目光下探至地方,着手统筹整合国内、国外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内细分行业以高考志愿填报为基础方案的第一家教育平台,争取早日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化教育产业运营商,致力于将一流国际资源送至广大服务对象,为行业做出应有贡献。
tel:15510639598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